普惠金融推进月|中国银保监会安徽监管局办公室关于2023年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通知
2024/03/28

各银保监分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安徽省分行,各股份制银行合肥分行,徽商银行,省联社,各城商行合肥分行,新安银行,合肥科技农商行,国元信托公司,安徽省能源集团财务公司,瑞福德汽车金融公司,徽银金融租赁公司,安徽宁银消费金融公司,徽银理财公司,长安责任公司,各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省银行业协会,省保险业协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金融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银保监会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在保障增量供给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供给结构,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助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促进我省经济回升向好,现就2023年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动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增量、扩面、优化结构

(一)确保贷款投放增量扩面。持续加大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力争全辖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0%,确保辖内法人总体实现“两增”目标。大型银行安徽省分行、股份制银行合肥分行、城商行合肥分行要在总行的统一部署下,确保完成全年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各银保监分局要确保辖内法人银行总体完成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各级监管部门可对辖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其各项贷款余额低于一定比例的法人银行,自主提出差异化考核要求

(二)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推广中期流贷服务新模式,稳定融资预期,力争2023年中小微企业中期流贷余额增长30%。其中,年初中小微企业中期流贷余额占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不含个人经营性贷款)比重低于30%(不含)的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中期流贷余额要增长40%以上;比重高于30%(含)但低于50%(不含)的商业银行,余额要同比增长30%以上;比重高于50%(含)的商业银行,要保持占比持续提升。继续加大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续贷、中长期贷投放力度,力争全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累放金额同比增长20%。其中,2022年末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累放金额占小微企业贷款累放金额比重低于5%(不含)的商业银行,要实现累放金额同比增长50%以上且占比不低于5%:比重高于5%(含)但低于10%(不含)的商业银行,要实现累放金额同比增长20%以上或年末占比提高至10%以上;比重高于10%(含)的商业银行,要保持占比持续提升。加强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力争到2023年底,个体工商户贷款当年累放金额同比增长20%,余额户数达200万户。

(三)巩固减费让利成果。银行保险机构要严格落实信贷融资收费和服务价格管理规定,严禁违规向小微企业收取服务费用或变相转嫁服务成本。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应动态反映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走势,并将货币、税收减免、财政奖补等政策红利向终端利率价格有效传导,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二、加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资源投入

(四)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引导信贷保险资源向产粮大县倾斜,全力保障粮食生产、收购、仓储、销售各环节资金需求。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面抓好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引导金融资源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农业科技和装备、乡村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强化返乡创业人员、进城农民等新市民金融服务。各银行机构要确保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农发行、大型银行安徽省分行、徽商银行合肥科技农商行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要高于其各项贷款增速。各银保监分局结合实际对辖内法人银行进行差异化考核,确保辖内及辖内法人银行总体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五)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金融支持与联农带农成效挂钩机制,大力支持带动吸纳脱贫人口就业较多的企业。加大对脱贫县主导产业和有市场前景的优势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脱贫地区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确保脱贫地区各项贷款余额、农业保险保额增长。努力实现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增速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速,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稳中有增。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脱贫户确保应贷尽贷。推广“防贫保”业务,为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提供综合性风险保障。

(六)稳步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认真落实《推行“党建+信用”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积极扩大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范围,确保2023年覆盖全省70%左右行政村进一步推动涉农金融数据归集,完善农村信用专题数据库,精准评价农村主体信用状况。各参建金融机构要深度参与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共用,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和优化线上信用贷款、特色保险等专属金融产品。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工作,力争在2023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推进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发展

(七)抓好纾困政策接续转换。将服务业供给复苏、消费金融促力作为扩大内需的两个抓手,优化消费金融服务,鼓励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促进居住消费提升,为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提供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加强对餐饮、文旅等受疫情冲击传统服务行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金融纾困帮扶。对资金暂时有困难但生产经营正常的中小微企业,不要盲目抽贷、断贷、压贷,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协商合理满足接续资金需求

(八)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公平公正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加大对民间投资、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设立内部问责申诉通道,激发基层机构和人员服务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

(九)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重点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着力强化中长期信贷投放加大对国家战略布局和关键领域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带动更多小微企业融入供应链、创新链,提升产业链韧性(十)提升金融资源投放的区域均衡性。紧抓沪苏浙结对帮扶皖北地区城市发展契机,加强跨区域合作,完善皖北地区金融机构体系。支持皖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不断加大对革命老区涉农、小微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支持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积极开展景区经营权质押、门票收入质押等特色贷款业务,助力打造“大黄山”(皖南)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大型银行安徽省分行、股份制银行合肥分行、徽商银行分解信贷计划时,要适当向皖北、皖西的地市级分行倾斜。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利润损失补偿、综合绩效考核、营销费用等方面,适当向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

(十一)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对接活动,有效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可得性与便捷度。聚焦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相对薄弱等问题,鼓励银行机构完善合作社贷款授信政策,定制特色信贷产品,适当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准入标准、简化办理流程,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方式创新。鼓励银行机构探索开发农民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方式创新。鼓励银行机构探索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专属信用评价体系,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资质偏弱、缺少抵押物等问题,持续引导协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经营管理、积累信用数据,不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覆盖面。

四、积极探索创新试点

(十二)支持六安创建全国首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制定针对示范区的差异化金融支持政策,加大示范区乡村振兴领域信贷投入比例,提高示范区保险服务深度,在信贷审批权限、风险容忍、产品创新、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方面予以倾斜。创新大型农机具抵押专属信贷产品,全面推广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业务。盘活示范区农村各类资产,推动生物活体抵押贷款业务,因地制宜围绕示范区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等特色产业开展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业务。鼓励探索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公益林补偿收益权等抵质押融资业务。

(十三)改进动产和权利融资服务。积极推广订单、保单、存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利质押融资业务,降低对不动产等传统抵押物的过度依赖,进一步提高小微、涉农等市场主体融资可得性。

(十四)鼓励深化银保合作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面向小微、涉农等主体的保单融资产品。支持保险机构稳健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和小微企业融资性信保业务鼓励银行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服务。

(十五)持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建设。探索“数字供应链金融+智慧农业+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提升数字化水平和链上小微、涉农等主体的信贷满足度。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推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应用扩展、数据反哺、产品上线及相关专区建设工作。各省级银行机构、在肥法人银行机构、省联社要认真落实《中国银保监会安徽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快建立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数据反哺机制的通知》(皖银保监发〔2022]24号)等系列文件要求,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尽快实现数据反哺。要充分利用平台客户资源与信用信息,加强数字化产品研发上线,完善授信评审等配套机制,提高平台需求在线响应后的办理时效。五、加强保障机制建设

(十六)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各银行机构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对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结果,逐项查缺补漏,实施针对性改进,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专业机制,不折不扣地落实机构建设、绩效考核、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不良容忍度、授信尽职免责等要求。确保2023年度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中,普惠金融类指标权重占比10%以上,只增不减。大型银行安徽省分行、股份制银行合肥分行、徽商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优惠力度不低于50个基点,普惠型涉农贷款不低于75基点(BP)。

(十七)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优化普惠金融服务。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坚守自身定位,形成有序竞争、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的普惠金融供给格局。要依托“五进”等主题活动,运用多种形式主动宣传普惠金融政策,及时跟进客户融资和保障需求,有针对性地推介产品和服务,提升政策触达市场主体实效。要积极研发小微、涉农等信贷保险产品,努力覆盖更多金融服务“空白地带”。

(十八)打好政策“组合拳”,营造更好外部环境。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强与财政、发改、经信、农业农村、人行、地方金融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将金融服务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政策等深度结合。加快建立普惠金融领域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发挥。各银保监分局要协助地方政府出台有利于促进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开展探索试点,贡献经验、智慧,